今天是基督教會節期中的棕樹節,是紀念耶穌帶著門徒和跟隨的民眾,進耶路撒冷城去,準備過逾越節的活動。也因為是有民眾在路邊摘下了棕樹枝(參考馬太福音廿一:8,約翰福音十二:13),將之鋪在路上迎接耶穌和門徒及民眾入城,棕樹節因此而生。
但也是從棕樹節這一天開始計算,教會歷史上稱之為「受難週」,這是依據四本福音書共同的記載,耶穌傳福音的最後一個禮拜進入耶路撒冷,結果就在這禮拜的結束,他被釘死在城外的各各他這個地方,也結束了他降生在世上的旅程。因此,受難週就成為基督教會節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週期。
之所以要看重受難週,是因為透過認識耶穌的受難,我們才能明白耶穌復活對我們生命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 就是因為我們生命有苦難,上帝才會差遣耶穌到世界上來。也因為生命有苦難,我們才會期盼拯救的恩典降臨在我們身上。
從聖經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耶路撒冷民眾,手拿著棕樹枝在迎接當時騎著驢進城的耶穌,並且高聲呼喊著「和散那」這句形容「上帝拯救」的聲音,就可以看出猶太人是多麼期盼有一位真正能帶領他們的領袖出現。只是問題出現在他們一直在期盼的,是政治上的解放,卻沒有想到或注意到耶穌所傳講的,是使人的心靈得到釋放,知道回到上帝面前的信息。這不僅是民眾不解,連耶穌身邊的門徒——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也是一樣不明白,才會想要爭取當耶穌獲得榮耀寶座時,能夠分別坐在他的左右兩邊,這點讓耶穌感觸頗深。
其實,這一代的基督教會裡,也有這樣的信徒或領導者,認為耶穌就是生命的解放者,這種解放應該是從政治的層面切入才對。但我總是這樣子想:任何從事政治、軍事活動者,若是沒有在宗教心靈上有純潔的基礎,這種政治人物,很容易成為獨裁者;這樣的軍事掌權者,很容易變成屠夫。他們殺人、殘害他人生命時,是心一點也不會疼惜。
雖然沒有更多的證據可資佐證後來出賣耶穌的猶大,但說他好像也有這方面的企圖,希望能逼迫耶穌使用特別神蹟,來證明他從天上來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帶領全體猶太人聯合起來反抗羅馬統治者,這方面的作品可說不少。只是耶穌並沒有如這些門徒和眾人所願。他依舊如同路加福音作者所寫的,必須「以死來完成使命」(參考路加福音九:31),堅持承受十字架的苦難。
即使是在最後一週的時間,耶穌雖然知道那些宗教領袖一直對他不懷好意,並且從他們連續設計許多問題,包括質疑他的權威;是否該繳稅給凱撒;是否有復活的事;最大的誡命是甚麼等等,他就知道這些人是故意要找碴,想要陷害他,特別是當他們問及繳稅的問題,更顯露出宗教領袖們的惡意計謀。原因就是他進入聖殿翻箱倒櫃的動作,揭穿了宗教領袖們的假面具,讓他們原本在民眾當中的權威,和「聖潔」的形像,完全破碎。但耶穌並不擔憂他們要害死他的計劃。他甚至知道猶大與這些宗教領袖們正在暗通款曲,想要謀害他。但他並沒有公開揭露這項醜事,他依舊努力透過為學生洗腳來表明,他不是要當個領袖,而是要當僕人。他將門徒當作賓客、主人洗腳的動作實際操演給門徒看,也勸勉他們要跟著這樣學習,成為他人的僕人。
這使我想起教會經常接到有某些教會團體舉辦訓練會,主題就是用「教會領袖(要不就是幹部)訓練會」,但非常有趣的是,由James C. Hunter所撰寫的「僕人」一書,卻是在世界各地大賣特賣,不但成為商界最暢銷的企業領導者必讀之經典書籍,包括許多傳道人都喜歡看這本書。而作者在這本書中卻是告訴想到當大老的人,不論他的工作職場是甚麼,最好就是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就像作者親身的體驗,拿著工具箱去訓練中心巡視每間客房,並且為客人房間鋪床單、清洗廁所、修理排水管等僕人的工作。
對猶大堅持要出賣他,他沒有阻止,因為他已經有好幾次提醒過猶大,不要去做這種事。但是,當人被權力、財富纏絆之後,就會找出許多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念頭,而不是先把自己放在祈禱中,詢問上帝的是否會接納我們做這種出賣他人的行為,特別是出賣自己的良知的事。我總這樣認為:一個人若能抵擋財富和權勢的誘惑,就不會作出違背信仰良知的事。翻開福音書,就會發現耶穌的教導中,一再提起跟錢財有關的比喻、教訓。即使他如此地一再教導,不要說只有猶大會做這樣的事,今天的基督徒也是照樣犯了這種錯誤,且是比猶大還要利害、嚴重。我們不但是會出賣耶穌,還會在眾人面前否認與耶穌的關係。這種否認是隱藏了我們身具基督徒的身分,有的人還會洋洋得意地說,受洗是被逼的、被騙的等這種話。信徒態度如此,在教會創辦的事業機構裡,這種人的態度更明顯,而負責這些機構的人,往往就是傳道者或長老,或是教會派出的代表。
降生為人的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是個關鍵時刻。注意看福音書記載耶穌在那時刻的祈禱,就會發現那是一次相當痛苦的心靈掙扎。到底要用怎樣的方式來完成上帝所付託的使命?是順從或是拒絕?路加福音作者這樣形容耶穌當時禱告到這種悲痛狀態:「在極度傷痛中,耶穌更懇切地禱告,他的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路加福音廿二:44)
耶穌選擇這樣的祈禱:「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馬可福音十四:36b)沒錯,耶穌選擇了遵照上帝的旨意去做,不是以自己的意念作決定,這二者之間的差距相當大啊!
因為這樣,當他被捕受審問時,不論是在大祭司的府邸,或是在羅馬統治者面前,耶穌都採取不予回應的態度。約翰福音記載當時的總督彼拉多暗示耶穌,說他有權可以釋放他。但耶穌知道他們這種人看權力遠比看人生命的尊嚴更重要,他的暗示,只不過是另一種方式在顯示權威罷了。就像那些猶太人領袖一樣,雖然嘴巴講的是上帝的愛,手上所做的盡是污穢的勾當。耶穌當然知道在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手下,許多人的生命是被剝削的,否則他不會勸勉他的同胞「不可向欺負你的人報復」這句話,以及從這句話延伸出來的教導(參考馬太福音五:38—42)。
但就因為他不為自己辯護,結果是被判處死刑。他背起了當代社會看為最醜陋的刑具——十字架,走向各各他的地方,就在那裡,他沒有任何哀怨或是掙扎,儘管從宣判的當時,到背起十字架走到各各他之途中,沿路有許多人盡其所能地羞辱他,也包括了那些恨他到咬牙切齒的宗教領袖們,都參與了羞辱的行列,直到他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了,還是不停、繼續地在羞辱他。耶穌都將這些承受下來。
擁有權勢者,經常以為自己贏了,其實,這些人到最後,總是失敗的,且是敗到一塌糊塗。這種人以為他們擁有極大的權力,讓大家臣服在其手下。但他們常常忘記,使人心服口服的,不是出自權柄號令他人,而是因為心中受感動而自願領受,而會感動人心的,只有愛,是真實、犧牲的愛。
耶穌之所以讓我們感動,是因為他的愛,他把自己犧牲奉獻在十字架上,只為了要讓我們認識上帝,帶領我們回到上帝面前。我們今天才會因為他的緣故而相聚成為一個信仰團契、家庭。(盧俊義牧師)
Let the palms wave on this most happy day! 讓手掌在這最愉快的一天揮動!
Greetings they bear to us of joy and gladness. 他們對我們歡樂和喜樂的問候。
Jesus is come to take all grief away, 耶穌來帶走所有的悲傷,
He comes to banish gloom and sadness. 他來消除憂鬱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