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路
吳獻章
基督教作家楊腓力說,撒但(和約伯三友)是「行為心理學者」(Behaviorist),牠認為沒有人是不自私的(甚至德蕾莎修女也是為了得到神憐憫而行出愛?),牠並且揚言,神若將賜給約伯的一切好處取走,約伯的敬畏之心必定蕩然無存。原來,神容許撒但挑釁,乃是為了印證是否有人可以「得不到好處卻仍願意信靠神」?對於世人而言,十字架的道路沒有「好處」,當然不願意走這條苦路。
英國文學家毛姆的經典小說《人性的枷鎖》 ,書中主人翁是個天生腳部畸形的年輕人,從小就恨惡自己這樣的缺陷。當他知道了基督教後,以為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萬靈丹,便開始求神醫治他的腳;但經多次禱告未蒙應允,他就不再對神感興趣了。
清末一些愛國華人也是相同心態,認為基督教可以建造強大、不受欺壓的中國,因此帶著功利主義的心態來靠近神。這種比勒達的「昌盛必會隨著悔改而來」之觀點(參伯8 : 5~7),都可能在苦難後,掉進了撒但藉著實用主義、成功神學所設下的陷阱,導致放棄信仰。原來,苦難是成功神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眼光:人生方向盤 (2019活潑的生命)
主在一切事上,都會預備最好的時間與正確方法。
一節默想
路加福音22:3
加略人猶大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和其他門徒一起跟隨耶穌,接受耶穌的教導,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也傳福音。然而,最重要不是過去的信仰如何,而是現在的信仰如何。如同神尋找工人,撒但也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心門的門把在人心裡(啟3:20);請切記,向主打開心門,還是讓撒但充滿內心,全由自己決定。
可以設定字幕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