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我有個想要完成的夢想,可是卻分不清楚那是神給的異象,還是出於我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要如何分辨?如果這不是神的旨意,而是我自己的心願,我很擔心再多的努力還是無法實現。

 

Answer:對於這位同學的問題,要分為「做教會的事情」和「做一般社會的事情」兩方面來回答,因為這兩種事情的性質大不相同。

首先,讓我們來想想看「做教會的事情」這種狀況。我在此所提到的「做教會的事情」,就是指成為牧師來服事教會。

 

同學如果注意觀察在教會事奉的牧師,以及選擇其他職業的人,就知道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舉例來說,將近百分之九十八的醫生是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讀醫科,小學老師們則是在大學就讀教育相關科系,但是牧師們的情況就有點不一樣,有些牧師本來是讀法律系、醫學系;有的曾經是企業家,有的曾經是農夫,後來再來當成牧師…。這意味著什麼?不在於他受過什麼教育、擁有什麼才能,更不在於自己擁有什麼夢想。成為牧師的人,一定要有「神的旨意」。神不在乎個人的夢想和才能,只要神有需要,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會把教會的事情託付給那個人。

 

在聖經中,有許多人也都是在神的旨意中事奉神,例如舊約中的摩西、士師、撒母耳、大衛、以賽亞、耶利米等,以及在新約中,耶穌的十二位門徒等。傳福音的這些人都和自己的意志與夢想無關,他們都是受神的呼召而走向服事之路。當然,神呼召每個人的方法各有不同,所以無法斷定哪個方法,才是得到神呼召的惟一方法。

 

因此,得到神特別呼召的人,才能當牧師的原因在於,牧師所做的事情,不是憑藉個人的夢想和才能就可以辦到。比個人才能更重要的,是得到神特別的恩惠和能力。所以,將來想要成為牧師的年輕朋友,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有沒有得到神特別的呼召。如果有這樣特別的呼召,就必須順服神的聲音;如果沒有神的呼召,就要仔細地思考自己是否要走上成為牧師的這條道路。

 

再來說明想「做一般社會的事情」之同學們的想法,無論是夢想做教會的事情,還是做一般社會的事情,同學們首先應該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為神所喜悅的。要確認是不是神的旨意,有下列幾種方法:

 

第一,要仔細思考對自己的夢想有否「懇切的希望」。腓立比書二章十三節說:「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舊約中也說到:「他心裏所願的,你已經賜給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嘗不應允。」(詩21 : 2)以及「他就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詩37 : 4)。所以這位同學如果心裡有「懇切的希望」,那麼你就可以用這些經文作為依據,確信神會將你心裡所願的賜給你。

 

這位同學一定要好好地問自己:「我現在的夢想,是用盡一生努力想做的」、「做那件事情真的感到很幸福」、「奉獻一生也不後悔」、「希望做那件事情過一生」……。就算在社會上得不到肯定,但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幸福的人。賺再多的錢、得到社會再多的讚賞,如果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熱情和喜樂,那麼就是一個可憐的人。

 

第二,合乎神喜悅的心願是「善的心願」。箴言十一章二十三節說:「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如果同學將來的夢想是危害別人的事情,那就是惡的心願。即使透過那件事情可以賺很多錢,讓生活過得更好,讓自己可以爬上更高的地位 …等,如果同學的夢想是像這樣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這個夢想就是惡的心願,所以應當謹慎小心才是。舉例來說,有一位同學將來希望當醫生,但是他的出發點如果不在於醫治人並且幫助面臨死亡的病患,而是希望將來能賺大錢、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這樣就是惡的心願。

 

第三,真正的心願要以知識作為基礎。「心無知識的,乃為不善;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箴19:2)所謂「心無知識的,乃為不善」,是指什麼意思呢?那是意味著任何人要完成夢想,必須檢視自己有沒有那方面的才能。舉例來說,你的夢想如果是成為運動選手,那麼天生的運動神經要比別人好;如果夢想當藝術家,必須要有藝術天分;如果夢想當律師,就要有冷靜思考的能力。所以如果沒有自己夢想方面的才能時,該怎麼辦呢?那就要透過不斷地練習和努力,來加強不足之處。然而,我們也可看到有的人雖然先天條件不足,但只要懷抱熱情加上勤奮的訓練,也能達到他的理想。例如,有些知名的運動選手,雖然原本身體很虛弱,可是為了健康而不斷努力地運動,最後成為世界級的運動選手(當然,並非一定要成為世界級的明星運動選手才算成功。最重要的是,你要對所做的事情懷有熱情與勤勉不懈的毅力)。就像這樣,任何才能都可以透過後天的教育和訓練,來達成目標;反之,就算自己天賦異稟,如果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訓練和個人努力地練習,再卓越的才能也不會綻放光采。

 

接下來我要談的是,同學擁有某種夢想固然很可喜,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夢想可能會改變。因為每個夢想都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培育,隨著身心的發展與成長,你看世界的眼光會不一樣,會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事情。當生命更成熟後,夢想也許會改變,甚至可能發現以前的夢想既不成熟又不實際。舉例來說,小時候有人問:「你將來要做什麼?」大部分小孩子都會回答「當總統」或是「當明星」。可是問題在於只有一個人可以當總統,而就算真能成為明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諸如此類的夢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所以在這裡勸勉諸位,心裡有夢想固然很好,但不要把所有的心思和目光僅固著在一個夢想上,而要有開放的心態。同學為了完成夢想,擁抱希望、努力付出準備,但可能你其實有其他更好的才能還沒被發掘出來,所以鼓勵你用開放的心付出努力,才是最好的方法。這樣做,將來如果夢想改變了,就會察覺到原來那不是自己的夢想。

 

透過神的話語以及自我省察,就能更確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以及是否為從神而來的異象。

 

李相元教授 <總神神學院>(摘自活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