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的信仰
「若有一個瘋子開車對行人橫衝直撞,身為基督徒的我不能只是觀望情況,等事後才來救助死傷者。我應當強行從瘋子的手中奪下方向盤。」我在青年時期思考信仰與實踐的主題時,潘霍華的這句話讓我心中火熱不已。
潘霍華原本可以在美國享受安逸的教授生活,卻選擇回到希特勒統治下的祖國,後來被捕入獄、甚至被處以絞刑,享年三十九歲。長久以來,他的名字成了提醒基督徒應當如何活的警鐘。
迪特里希.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於1906年2月4日出生於德國。1923年進入杜賓根大學求學;1927年,廿一歲的他就取得了神學博士學位。他為了進行博士後研究,便前往美國紐約協和神學院,但是當聽聞祖國面臨的危機,就決定返回德國。1932年開始在柏林大學任教,因著課程有反納粹的傾向,而於1935年被取消教書的資格。之後他在芬根瓦 (Finkenwalde) 的神學院教授登山寶訓,這部分的內容於1937年出版成書。
<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雖然強調因信耶穌基督而得救的恩典,但同時也指責口稱追隨主,卻不承擔與信心相稱之犧牲的當代基督徒,是只想要「廉價恩典」。「廉價恩典是教會致命的仇敵。今日,我們正是為重價的恩典而戰。廉價恩典就像把恩典拿到舊貨攤上賤賣的廉價商品,如廉價赦罪、廉價安慰、廉價聖禮,都在削價求售。」
潘霍華的時代和當今教會最大的仇敵,就是輕看恩典的傾向。相信「救恩全然是神恩典」與認為「信仰是進天國門票」,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每當我們思想神兒子為拯救我們而犧牲時,就會對恩典一詞所具有的榮耀重量,有全新的體會。
「廉價恩典」是傳揚不需悔改的赦免、沒有教會管教的洗禮、不用認罪的聖餐,和不必本人親身認罪的宣赦。廉價恩典是不付作門徒代價的恩典,是缺了十字架的恩典,也是沒有道成肉身和永遠活著的耶穌基督之恩典。」
對追隨耶穌的基督徒來說,受苦是必須的,並非可有可無的選擇。主向追隨祂的門徒說:「若有人要來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十六24)沒有遇見耶穌的人會迴避十架,但真正遇見耶穌的人會因十字架而委身,因祂領悟了神兒子在十架流血捨命之恩典的重量。
全然委身的門徒
潘霍華用一句話,為信心與順服下定義:「唯有相信的人才會順服,唯有順服的人才會相信。兩句話同樣是真理。」關於恩典,他如此說:「重價恩典是埋藏在地下的寶貝,人為這寶貝的緣故,就歡歡喜喜地變賣他一切所有的。…重價恩典是耶穌基督的呼召,門徒會為此甘棄魚網而跟從祂。」
真基督徒的起始,在於為了追隨耶穌而付上代價,這樣的人必定願意過著為耶穌獻上一切的生活,因為他擁有即使用世上一切,也不願意換取的屬天生命。
潘霍華正直地回應了蒙召追隨主的聖經教導,並在為救贖他而獻上生命的耶穌基督面前,付上性命的代價,為這教導作見證。當我想到他即使在死亡逼近的監獄裡,個人極大的的痛苦煎熬中,依然享有神所賜的屬天平安時,真令同為基督徒的我自覺羞愧。
1945年4月9日,他在福洛森堡集中營被處絞刑。行刑之前,潘霍華與英籍政治犯潘恩.貝斯特(Payne Best)道別,說:「這是結束,對我而言卻是生命的開始。」潘霍華被帶出牢房後,跪在地上懇切禱告,隨即勇敢鎮定地步入刑場。他用自己的生命,為其書名作了最好的註解。(活潑生命)
~ 柳應烈/華盛頓中央長老教會主任牧師,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