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是罪嗎?

憂慮是罪嗎?
作者:Carol Lerh,新加坡
翻譯:熊永蘭,中國

編者的話:你有沒有經歷過焦慮到無法控制的時刻?明明知道不應該再為某件事情憂慮,卻仍然毫無意義地擔心和恐懼著?小編告訴你,你絕對不是一個人!那麼,我們要如何面對憂慮呢?似乎作為基督徒的我們,面對憂慮又多了一層負罪感。真是愈發痛苦了!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當你一想到要去學校,手心就開始冒汗。
馬上就要走到點餐台卻還沒想好午飯要吃什麼時,你的心跳加速像是在敲著小鼓。
當你的朋友不再像往常那樣回復你信息的時候,你哭了。
你沒辦法控制這些情緒,正如人們在演講之前緊張,或在面試之前會呼吸困難一樣。

 

然後你讀到

馬太福音6章25節「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因此,除了日常的焦慮之外,你又開始感到內疚,因為在明明應該信靠上帝的時候,你卻在憂慮。

這是否意味著你一點也不信靠上帝?於是你開始想,憂慮是罪嗎?

我知道那種感覺。我曾經經歷過。

 

我當然犯了罪。因為罪就是不順服上帝的話語。那沒有遵循上帝所指示的去做到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我肯定是犯罪了。

在撒種的比喻中(馬太福音13章),種子撒在荊棘里指的就是那些聽到上帝的話,但是被生活的憂慮和錢財迷惑住的人。在這個比喻中,我們對此生的關心變成了阻礙我們靈命成長以及使我們和上帝之間隔閡更深的原因。憂慮讓我們忘記了上帝而只關注我們眼前的問題。當我們憂慮時我們就失去了對上帝的信心,就如同彼得將目光從耶穌身上轉移到身旁波濤洶湧的海水上時,他就失去了對上帝的信心(馬太福音14章)

這就好像是:我相信一位全能的主,相信祂創造了宇宙萬物,戰勝了死亡和撒旦,給了我永恆的生命。但是我卻不相信祂能幫助我度過接下來的24小時。

可是話又說回來,聖經並沒有明確地表明憂慮其本身是一種罪。哥林多前書7章32-33節中保羅說沒有娶妻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娶了妻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妻子喜悅。在這裡,保羅講到憂慮是我們對不同事物的一種很深且合理的關心,這種情感甚至有可能正是來自上帝!

在路加福音10章35-42節中,耶穌去到伯大尼的瑪利亞和馬大那裡,馬大在四周忙碌著,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耶穌沒有指出她的憂慮是罪或告訴她去吧不要再犯罪了。耶穌對她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或必須的事,只有一件。」(路加福音10章41節,文字加粗由作者自己添加)

 

實際上,我們對待憂慮作何反應才是真正重要的。當我們憂慮的時候,我們有兩個選擇:去找上帝幫助,或沉溺於憂慮中。

 

詩篇的作者們就是選擇了尋求上帝的幫助,這也使他們不忘記他們可以投靠上帝(詩篇16篇1節),上帝可以幫助他們(詩篇18篇35節)並把他們從懼怕中解救出來(詩篇34篇4節)。然而,沉溺於憂慮卻會讓我們成為撒在荊棘地里的種子,讓我們忘記上帝,最終到不信的地步,而不信就是罪了。

我知道標準答案應該是什麼,我也決定照樣去做。我向上帝哀求,但是我卻壓根沒在等祂回答。我在深深的焦慮中尋找著出路,而這個過程使得我更加憂慮。我想,這麼一直憂慮到一切使我憂慮的事都解決了,我就會好了。我以為把論文檢查30遍,或者做好準備面對朋友對我信息回復的各種可能,我就可以幫助上帝完成祂賜我平安的應許了。雖然我知道我本應該勇敢、自信且平靜地面對歌利亞,但我依然控制不了內心的懼怕和疑慮。

焦慮和恐懼最終把我吞噬了。我蜷縮在床上啜泣著,因為太害怕而動彈不得。我失去了控制,最後進了醫院。

你會怎麼做呢?

克服憂慮沒有秘訣。彼得前書5章7節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關鍵是你要堅持如此行,即使是在你覺得上帝沒有在聽你禱告的時候。我第一次這樣嘗試的時候放棄了,但是如果我不斷堅持,像詩篇13篇的作者那樣哀求祂,「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就會想起在我過去的生活中祂對我的信實,最終我可以說:「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用了足足十節經文談論「不要憂慮」,之後祂給出了相較於憂慮的另一個選擇。其間馬太福音6章33節說到「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我真希望我的焦點不是對準自己,而是在上帝那裡,希望我能專心尋求祂、握住祂的話語、思想祂的旨意並牢記祂的應許。

 

時至今日,我仍然在與焦慮鬥爭。但是現在我選擇把所有問題都交託給上帝,每次只關注當下的一小時。

我仍會被一次又一次地試探,想要再次去憂慮。恐慌症也仍舊會發作,嘲笑自己的聲音仍會在我的腦海縈繞。然而我願上帝幫助我使我記得投靠祂,因為

以賽亞書41章13節說:「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詩歌分享:求充滿這地